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 > Simple Record
- > Full Record
Field |
Value |
Title: | 非宗教教育與收回教育權運動(一九二二∼一九三○) |
Authors: | 楊翠華 |
Contributors: | 陶英惠 楊翠華 |
Keywords: | 宗教 教育 |
Date: | 1977 |
Issue Date: | 2016-05-06 11:21:01 (UTC+8) |
Description.abstract: | 本文之寫作,旨在探討民國十一年至十九年之收回教育權運動的背景、經過及其影響,由於「非宗教教育」思潮與收回教育權運動有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將之列入本文標題之內。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於這個問題所做的研究甚為少見,當時人所留下的意見及論者亦日漸泯滅;對有關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以及對這個運動的全盤了解,進而給予適當的評價,應該是件有義意的工作,此即本文寫作的動機之一,也是本文所欲達到的目標所在。
本文共分六章,約計七萬餘字,茲略述於下: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本文的題旨、界說、以及參與運動的人群與方式。第二章「收回教育權運動的背景」,敘述教會教育(尤其是基督教教育)在中國的發展與擴張的情形,以及中國當時政治與社會的環境,其中所特別強調的是民族主義之高張與此運動之關係。第三章「收回教育權運動的導因-反宗教運動」,探討新文化運動以後,國人反宗教的思想及行為,「非基督教學生同盟」與「非宗教大同盟」是民初反宗教運動的高潮,也是促使收回教育權運動發生的直接因素。第四章「收回教育權運動之進行」,以知識份子與青年學生兩組參與人群的言論與活動,來說明收回教育權運動的進行方式與過程。第五章「收回教育權運動之影響」,敘述此運動引起國民政府對教會學校嚴厲取締與限制,使得我國的教育主權終於收回,同時基督教會與基督教教育的改革措施亦應運而生。第六章「結論」,旨在對收回教育權運動做一概括性的回溯,並提出作者對此運動的檢討與評價。
本文親承陶師英惠諄諄指導,謹致感激之忱;復得李定一、李雲漢、蔣永敬、張存武、蘇雲峰等師長在提供意見、搜集資料方面,給予甚多協助,併此申謝;此外家父、家母、家叔、與三位兄長的鼓勵與支持,更是永難答謝的。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8287 |
Data Type: | thesis |
DCField |
Value |
Language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陶英惠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楊翠華 | zh_TW |
dc.creator (Authors) | 楊翠華 | zh_TW |
dc.date (Date) | 1977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6-05-06 11:21:01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016-05-06 11:21:01 (UTC+8) | - |
dc.date.issued (Issue Date) | 2016-05-06 11:21:01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B2002008287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2996 | - |
dc.description (Description)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Description)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Description) | 歷史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Abstract) | 本文之寫作,旨在探討民國十一年至十九年之收回教育權運動的背景、經過及其影響,由於「非宗教教育」思潮與收回教育權運動有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將之列入本文標題之內。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於這個問題所做的研究甚為少見,當時人所留下的意見及論者亦日漸泯滅;對有關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以及對這個運動的全盤了解,進而給予適當的評價,應該是件有義意的工作,此即本文寫作的動機之一,也是本文所欲達到的目標所在。
本文共分六章,約計七萬餘字,茲略述於下: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本文的題旨、界說、以及參與運動的人群與方式。第二章「收回教育權運動的背景」,敘述教會教育(尤其是基督教教育)在中國的發展與擴張的情形,以及中國當時政治與社會的環境,其中所特別強調的是民族主義之高張與此運動之關係。第三章「收回教育權運動的導因-反宗教運動」,探討新文化運動以後,國人反宗教的思想及行為,「非基督教學生同盟」與「非宗教大同盟」是民初反宗教運動的高潮,也是促使收回教育權運動發生的直接因素。第四章「收回教育權運動之進行」,以知識份子與青年學生兩組參與人群的言論與活動,來說明收回教育權運動的進行方式與過程。第五章「收回教育權運動之影響」,敘述此運動引起國民政府對教會學校嚴厲取締與限制,使得我國的教育主權終於收回,同時基督教會與基督教教育的改革措施亦應運而生。第六章「結論」,旨在對收回教育權運動做一概括性的回溯,並提出作者對此運動的檢討與評價。
本文親承陶師英惠諄諄指導,謹致感激之忱;復得李定一、李雲漢、蔣永敬、張存武、蘇雲峰等師長在提供意見、搜集資料方面,給予甚多協助,併此申謝;此外家父、家母、家叔、與三位兄長的鼓勵與支持,更是永難答謝的。 | zh_TW |
dc.source.uri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8287 | en_US |
dc.subject (Keywords) | 宗教 | zh_TW |
dc.subject (Keywords) | 教育 | zh_TW |
dc.title (Title) | 非宗教教育與收回教育權運動(一九二二∼一九三○) | zh_TW |
dc.type (Data Type)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