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
社群 sharing |
Field | Value |
---|---|
Title: | 《俄羅斯娃娃》劇本創作與論述 A critique essay on the film script "Russian Dolls" |
Authors: | 李庭瑜 |
Contributors: | 蔡琰 李庭瑜 |
Keywords: | 女同志 夢境 潛意識 一夜情 |
Date: | 2010 |
Issue Date: | 2011-09-29 16:27:52 (UTC+8) |
Description.abstract: | 本劇為原創電影劇本,以女同志為主角,書寫同志族群關於生長記憶的追尋(校園與家庭)、情慾的流轉(一夜情、多元性關係的實踐)以及在夢境與潛意識當中,對於自我內在世界的冒險和浪遊。以罔兩發聲之精神,期盼能藉本劇記述一段同志族群的成長之路。
本文共分《俄羅斯娃娃》劇本、創作論述與附錄三部分,在創作論述中說明《俄羅斯娃娃》劇本之創作背景與歷程,包含同志的校園與家庭問題、女同志情慾實踐、以及意識離散之文獻爬梳;其次為劇本之情節研究與人物分析,本劇嘗試調動「英雄旅程」之結構、以被動性人物為書寫主角;最終章以回顧與結論作結。附錄為劇本之分場大綱。 |
Reference: | 中文部分 克里斯多夫.佛格勒(2010)。作家之路──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蔡鵑如譯)。台北:開啟文化。 Joseph Campbell(1997)。千面英雄(朱侃如譯)。台北:立緒文化。 Ken Dancyger, Jeff Rush(1994)。電影編劇新論(易智言等譯)。台北:遠流。 Syd Field(1993)。實用電影編劇技巧(曾西霸譯)。台北:遠流。 羅伯特.麥基(2001)。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周鐵東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Robert Stam(2002)。電影理論解讀(陳儒修、郭幼龍譯)。台北:遠流。 劉人鵬、白瑞梅、丁乃非(2007)。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趙彥寧(2001)。台灣同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個關於文化生產的分析。戴著草帽到處旅行。台北:巨流。 何春蕤(1997)。性/別研究的新視野。台北:元尊。 Kalra, Virinder S., Raminder Kaur and John Hutnyk (2008)。離散與混雜(陳以新譯)。台北:韋伯。 佛洛姆(1971)。夢的精神分析(葉頌壽譯)。台北:志文。 Murray Stein(1999)。榮格心靈地圖(朱侃如譯)。台北:立緒文化。 卡爾.榮格等(1990)。自我的探索(黎惟東譯)。台北:桂冠。 卡爾.榮格(2006)。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劉國彬、楊德友譯)。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 范軒昂(2009)。身世流離:孽子、荒人與孤魂的生命敘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啟澤、李孟智(1997)。青少年同性戀。基層醫學,12(1),5-6。 洪佳玲(1999)。「同性戀」的輔導。諮商與輔導,160,21-23。 張學善(1996)。同性戀個案諮商與倫理課題。輔導季刊,32(3),51-58。 英文部分 Weeks, J., Heaphy, B. & Donovan, C. (2001). Same sex intimacies: Families of choice and other life experiment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網路部分 林欣誼(2008)。徐譽誠《紫花》書寫同志、藥物禁忌。取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8082200035%2B110513%2B20080822%2Bnews,00.htm 王蘋(2010)。台北市的同性戀恐懼症。取自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396792/IssueID/20100330 蔡康永(1998)。鼓手咚咚咚--一封看似過時的信。取自 http://www.kangyong.com.cn/big5/article/Article251_251.html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6453004 99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453004 |
Data Type: | thesis |
DCField | Value | Language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蔡琰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李庭瑜 | zh_TW |
dc.creator (Authors) | 李庭瑜 | zh_TW |
dc.date (Date) | 2010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1-09-29 16:27:52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011-09-29 16:27:52 (UTC+8) | - |
dc.date.issued (Issue Date) | 2011-09-29 16:27:52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096453004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0714 | - |
dc.description (Description)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Description)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Description) |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Description) | 96453004 | zh_TW |
dc.description (Description) | 99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Abstract) | 本劇為原創電影劇本,以女同志為主角,書寫同志族群關於生長記憶的追尋(校園與家庭)、情慾的流轉(一夜情、多元性關係的實踐)以及在夢境與潛意識當中,對於自我內在世界的冒險和浪遊。以罔兩發聲之精神,期盼能藉本劇記述一段同志族群的成長之路。
本文共分《俄羅斯娃娃》劇本、創作論述與附錄三部分,在創作論述中說明《俄羅斯娃娃》劇本之創作背景與歷程,包含同志的校園與家庭問題、女同志情慾實踐、以及意識離散之文獻爬梳;其次為劇本之情節研究與人物分析,本劇嘗試調動「英雄旅程」之結構、以被動性人物為書寫主角;最終章以回顧與結論作結。附錄為劇本之分場大綱。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俄羅斯娃娃》劇本 1
壹、劇情大綱 2 貳、本事 4 參、主要人物介紹 9 肆、對白本 10 《俄羅斯娃娃》劇本創作論述 100 第一章 創作理念 101 第一節 動機與緣起 101 第二節 創作背景 103 (一)記憶的探尋:校園與家庭 103 (二)情慾的流轉:親密關係的實踐 105 (三)意識的離散:自我的流離失所 106 (四)小結 107 第三節 創作意圖 108 (一)劇本主題 108 (二)結構安排 109 第二章 情節研究 113 第一節 劇情分析 113 (一)初戀的十六歲 113 (二)虛構的十七歲 113 (三)糾結的二十七歲 114 第二節 結構分析 114 (一)第一幕:流離失所的世界 115 (二)第二幕:相互滲透的世界 115 (三)第三幕:真相揭曉的世界 116 第三節 場景處理 117 第三章 人物研究 118 第一節 角色設定 118 第二節 人物分析 118 (一)兩個左斯苹 119 (二)梁又芊與郭瑋祺 119 (三)簡樂琳與林亮鈞 120 (四)小結 120 第四章 結論 122 第一節 創作心得與後記 122 第二節 回顧與建議 123 參考文獻 125 附錄:分場大綱 127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453004 | en_US |
dc.subject (Keywords) | 女同志 | zh_TW |
dc.subject (Keywords) | 夢境 | zh_TW |
dc.subject (Keywords) | 潛意識 | zh_TW |
dc.subject (Keywords) | 一夜情 | zh_TW |
dc.title (Title) | 《俄羅斯娃娃》劇本創作與論述 | zh_TW |
dc.title (Title) | A critique essay on the film script "Russian Dolls" | en_US |
dc.type (Data Type)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中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克里斯多夫.佛格勒(2010)。作家之路──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蔡鵑如譯)。台北:開啟文化。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Joseph Campbell(1997)。千面英雄(朱侃如譯)。台北:立緒文化。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Ken Dancyger, Jeff Rush(1994)。電影編劇新論(易智言等譯)。台北:遠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Syd Field(1993)。實用電影編劇技巧(曾西霸譯)。台北:遠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羅伯特.麥基(2001)。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周鐵東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Robert Stam(2002)。電影理論解讀(陳儒修、郭幼龍譯)。台北:遠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劉人鵬、白瑞梅、丁乃非(2007)。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趙彥寧(2001)。台灣同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個關於文化生產的分析。戴著草帽到處旅行。台北:巨流。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何春蕤(1997)。性/別研究的新視野。台北:元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Kalra, Virinder S., Raminder Kaur and John Hutnyk (2008)。離散與混雜(陳以新譯)。台北:韋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佛洛姆(1971)。夢的精神分析(葉頌壽譯)。台北:志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Murray Stein(1999)。榮格心靈地圖(朱侃如譯)。台北:立緒文化。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卡爾.榮格等(1990)。自我的探索(黎惟東譯)。台北:桂冠。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卡爾.榮格(2006)。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劉國彬、楊德友譯)。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范軒昂(2009)。身世流離:孽子、荒人與孤魂的生命敘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李啟澤、李孟智(1997)。青少年同性戀。基層醫學,12(1),5-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洪佳玲(1999)。「同性戀」的輔導。諮商與輔導,160,21-2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張學善(1996)。同性戀個案諮商與倫理課題。輔導季刊,32(3),51-5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英文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Weeks, J., Heaphy, B. & Donovan, C. (2001). Same sex intimacies: Families of choice and other life experiment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網路部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林欣誼(2008)。徐譽誠《紫花》書寫同志、藥物禁忌。取自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8082200035%2B110513%2B20080822%2Bnews,00.htm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王蘋(2010)。台北市的同性戀恐懼症。取自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396792/IssueID/2010033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蔡康永(1998)。鼓手咚咚咚--一封看似過時的信。取自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Reference) | http://www.kangyong.com.cn/big5/article/Article251_251.html | zh_TW |
NO.64,Sec.2,ZhiNan Rd.,Wenshan District,Taipei City 11605,Taiwan (R.O.C.)
11605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Tel:+886-2-2939-3091
© 201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17 - 問題回報 Problem return